万松草堂王博士辅修的易道等级是六品高阶,也仅仅能够触摸到五品的边缘,入品虽然足够,可惜最多只能让自己达到七品,无法给自己以更大的提升,若是求助世家参阅其珍藏的上品文器,没有莫大的机缘,简直太难了!
所以儒生专修《周易》,十之八/九难有大成就!
看着眼前徐徐运转、神秘莫测的点点线线,山伯努力操控,妄图找到一丝机缘,但却始终朦朦胧胧,似有似无,看不清楚!
知道自己能力有限,加上所画的河图、洛书还没能入品,无法增加其推演能力,只好无奈地收了儒气,山伯看向第三张纸。
第三张纸上只有幽深玄远、虚无缥缈的“玄学”两个字,墨迹里隐隐有光华流转,细看可见气势暗藏,喷薄欲出。控制着手法,稍微用儒气激发,其中蕴含的幽远深邃、不可捉摸的有无、本末、动静、阴阳等意境就缓缓浮现。
细看玄学,其中混杂着《老子》的“无为”、《庄子》的“逍遥物外”“蔑视礼法”、和《周易》的神秘莫测。老子著的万经之王《道德经》玄妙自然、混元无极、无形无象、至虚至灵。庄子的《逍遥游》谨守天道、返璞归真、天人合一、清静无为。而大道之源、群经之首、无所不容的《周易》,则有趋利避害、阴阳消长、刚柔相济、自强不息的韵味深藏其中。
自玄学大师何晏与夏侯玄、王弼等倡导玄学,竞事清谈,开一时风气后,晋朝士人多习玄理,因为当时战乱频繁,政/权经常交替,人们的安全感很差,所以上层社会很流行能开解人心、让人豁达的玄学,如王谢大族、陈郡袁氏、汝南周氏、吴郡张氏等名族子弟多有较高玄学修养,擅长谈玄。
学儒是为了提高治国、平天下的技巧,身居高位的士族学玄侧重的则是个人的精神追求,修炼内心使其强大,故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这几个境界,玄学比儒学高明,但是讲到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学反比玄学高明。
单修玄学辩难,容易清谈误国;独学儒术治国,但又没有了名士气度,易导致不为士大夫阶层所接受。所谓出入玄儒,内圣外王,玄学与儒学互为表里,才是王道。故必须玄、儒兼修才能身居高位。晋朝执政的门阀士族如王导、庾亮、桓温等人,没有一个是专修儒家,也没有一个专修玄学。通常来说,身居高位者多半“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既精通儒家,又擅长玄学,玄儒双修。
玄学虽以老、庄、易为根基,但毕竟没有人如三圣一样,将一开始就分/裂出多家之言的玄学整合成一品典籍。如果说《周易》为一品圣人之作、老庄为二品亚圣之作的话,玄学,只能沦为三品半圣之学了。魏晋以来的玄学大师的手稿、文器,还是不难找的,足以让自己升到四品的境界,这已经比以群经之首、无所不容的《周易》为根基、最终只能达到六七品的等级,高上了许多。
第四张纸上,居于正中画了一条黄龙,其它各处,有鱼龙、有蛟龙,有虬龙、鼍(读作驼)龙、鳌龙等数条即将化蛟成龙的亚龙种。很明显,正中的黄龙是晋朝的气运,其它数条亚龙族,却是称王的异族,如果他们能够推翻晋朝,则气运大增,立刻就会褪去杂躯,成为正统黄龙。
在第五张纸上,密密麻麻地画满了人族,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各行各业,好像俱在其中。
第六张纸上,画着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棵枯黄的小树苗露出水面,被水流冲击得东倒西歪,但是其水下部分却相当粗壮,正深深扎根于河床,淤泥中根系发达茂盛,浑不似河面那样孱弱。
...
喜欢梁祝劫运榜请大家收藏:(m.jdxs.win),经典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