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心中猛然明亮,知道刘协这个设想的因素,道:“臣认为此倒是一个可行之策!”
刘协微微颔首道:“是啊,朕给你们划出来的大汉疆域是一个无法逾越的界限,虽然朕也可以轻松逾越,但传到朕的子孙手中,必然要崩溃,引发的反应将可能把大汉拖入到一场特殊的战争泥潭中,可是那些领土对大汉也很重要啊,那么就只能走联邦形式,他们属于大汉,但管理权限在他们手里,若是他们不能守护这份管辖之权,失之于他人,那是他们自己的责任,大汉中央若是富强或可支援他,若是不够富强,也可就此作罢。”
复又道:“一个帝国太小容易消逝,太大了也容易崩溃,所以必须控制一个范围,这个范围就是可以保持长久稳定的疆域,而在这之外的疆域可以通过联邦的方式进行控制,最好是皇帝血统得后裔去管辖,那么就至少可以保持联邦的稳定性,但如果朕的那个后裔无能,控制不住,那就是他自己的问题,只要新上任的拥有者继续向大汉称臣,维持王封,大汉可以允许他改姓刘,外嫁公主,使他的后裔拥有帝室血统,朕认为只要大汉还够富强,他就必须接受。若是他不接受,大汉能打则打下去,不能打就励精图治,等待新的机会再除掉他。”
荀彧道:“圣上如此设置,大汉天下恐怕就可以延续千年,甚至永存于世!”
刘协忽然奇怪的一笑,道:“哪个帝王能够让自己子孙永统大汉,又何必让自己子孙永统大汉呢,文若,你知道人活在世上的意义是什么吗?”
荀彧道:“圣上说过,圣上为了大汉而生,而臣窃以为,臣是为了圣上而生!”
刘协赞许的微微颔首,道:“人活着有两个意义,或者说是责任,一曰传承,二曰寻道!”
荀彧纵然再博学,也还是不明白刘协说的这两意义如何理解,乃问道:“圣上可否略加解释,让臣亦能理解一二!”
刘协若有若无的笑道:“传承就是延续,延续你自己的生命,延续你家族的生命,延续你这脉血统的生命,延续你这个民族的生命,延续你所在的文明的生命,就这就是传承,朕也好,文若也好,我们走到今天这样的位置,我们的责任就已经不是延续自己和家族的生命了,是延续我们炎黄民族的生命,延续我们炎黄文明的生命。”
“至于寻道,可以理解为延伸,也可以理解为拓展和扩张,或者可以理解为追寻世间一切事物运行的道,老子说宇宙万界皆有道,实际这世上有无限个道,我们的第二责任就追寻道,发现这无限的道,认识这无限的道,只有更好的认识道,我们才能更明白怎么样去遵守道,只有遵守道,我们才能无限延续下去,第一责任才能真正的完成,而只有无限延续下去,我们才能追寻无限的道!”
(ps:这段说的有点深了,希望大家能够理解这两段话,可能不大好懂。这本书的所有内涵到这里完全呈现了,这一套书的上下集概念也就出来了,上集就是本书,后面延续的另一集是科幻,第一本说过去,第二本说未来。)
荀彧哑口无言,关于人生的意义,他自己也曾经询问自己很多次,但却没有一次寻找这个答案,他不得不去怀疑眼前的皇帝是否真是三尊降世。
荀彧和刘协的这段对话很快就流传了出去,胡昭和管宁都不停得琢磨着刘协的这段话,因为这样一段话,两人甚至更多学者不得不换一个角度去看待刘协,而是将他看做道教继老子之后一位新学术统领,在更多人心中,皇帝刘协隐约就是道教的新圣人,在老子和庄子之后,道教终于出现一位在哲学上领先儒家的人物,让追寻道家思想的学者们看到一线光明。
在大汉各个学府和所有士子聚会的地方,人们开始一次次讨论刘协所说的“人之大义,一曰传承,二曰寻道。”
令人意外的是,在一片热烈讨论声中,张鲁忽然逝世,没有后嗣的张鲁给人们留下了一个遐想,那就是新任道教教主究竟由谁来出任。
在这个问题上百姓和士子们出奇的走向了一个统一,那就是大汉皇帝刘协接任道教教主之责。
百姓的这种推崇是因为刘协就是三尊中的灵宝天尊降世,既然是灵宝天尊降世,那么教主自然应该他继承,而士子则出于学术上的考虑,在过去的讨论中,刘协毫无疑问才是大汉现在最能诠释道的真谛的人,荀彧和徐庶则更多出于政权上的考虑,在朝廷的推动下,道教已经是大汉毫无疑问的国教,如果不是因为刘协带有灵宝天尊降世的传说,张鲁的影响力完全可以逼近大汉皇帝。
刘协却在犹豫着,以他大汉皇帝的身份和影响力,他出任教主就会将道教和道家毫无疑问推向一个崇高无比的位置,完全将会压制儒家和法家思想的发展。
他也需要寻找一个合适的方式,既能让大汉的知识分子走向寻道的方向,追寻宇宙的真理,又保证儒家的合适发展。
经过一次次平衡,他决心提出一个更大胆的设想——他出任教皇,大汉皇帝出任道教的教皇,而同时保留学术性的道圣,将教主一分为二,将道家和道教再次分开。
这个设想在幕僚院经历一次次讨论,荀彧和陈群都表示反对,他们不反对教皇的设置,因
喜欢汉献帝新传请大家收藏:(m.jdxs.win),经典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