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了两根竹竿照例劈成两公分宽度的竹条,唐筝要给这几只j-i搭个窝。
然而等把竹条劈完截成需要的长度,忽然发现细藤说细但用在这上面还是粗了,半公分的缝隙很漏风的好么,完全不保暖。
正好还剩几根木杆,用是斧子从上到下豁一条口子,因为还新鲜,能剥下一层完整的树皮。
树皮的内层纤维组织柔软,用来捆绑或是做成绳子,虽然过一段时间会木质化,但在现下这种情况里最为合适不过了。
树皮s-hi润却不粘连,撕成细长条后用手简单的搓一遍备用,然后叫来山和枝一起跟着她搓绳子。
取三根用左手掐住顶端,撵右侧两股逆时针旋转,再三股同时逆时针旋转一次,不停的重复这一动作,很快就能编出一根绳来。
等手中绳长过两尺,唐筝直了直一直弯着的腰去看另外两个人的情况,这下就看出个人天赋来了。
枝的手灵巧一些,开头的一段还有粗有细,之后的就越来越好了。而山编的真是从头到尾一团浆糊,连他自己都抓耳挠腮,注意到唐筝的视线还不好意思的挠了挠自己的后脑勺。
“好了,你去把石板和泥料拿过来吧。”
“诶!”唐筝叫了停,山自己都松了口气,乐呵呵的爬起来去搬东西。
“记得拿两个陶碗接点水。”
“哦!”
等山搬来了东西,唐筝照例给他示范,草木灰铺地防粘连,取一块土压平成掌心大的圆形,从中间开始往外撵,弄成一个浅底的盘子一样的东西,壁比较厚且有弧度,大概有一指。
唐筝的动作总是要比山这个新手快的,弄完了自己的就开始认真的指导他,好在比起搓绳子,捏泥坯山上手的速度更快点儿。
之后就是给手沾上水搓泥条,往上一圈一圈的叠高,然后用手修饰平整,把陶器的表面抹水,一点点修光滑。
最早的陶器拉坯方法有两种,即泥片叠塑法和泥条盘筑法,唐筝用的显然是后面这种。
盘筑泥条很简单,但是修整器型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手掌反复沾水,靠着本身的弧度将凹凸的泥条摩擦成光滑的平面需要时间和极好的耐心。
现代的瓷器工艺靠的是电动转盘,能够提供持久稳定的转速让拉坯师傅快速拉出自己想要的器型,而古代没有这样的东西甚至没有滚珠,转盘是个类似于平放的车轮一样的东西,非常重,完全靠拉坯师傅用木棍搅起转盘,在转瞬即逝的转速中进行拉坯,一个坯的成型极度考验个人技术。
先不说唐筝会不会造这个转盘,能不能转的起来,起码让她上手拉坯肯定是不会的,估计把泥起起来都有难度,三百六十行,哪一行都不好入门,弄个小的转盘让山修整表面时候用用倒是可以考虑。
等唐筝修完了自己手里陶碗,枝的绳子都差不多有三米了,说是碗其实估计也快赶上汤盆的大小,碗口和脸差不多大吧。
几个人看着唐筝面前的陶碗能从眼神中看出喜爱的神色,强迫症做出来的东西要是成功了总是圆润好看的,虽然没有建立什么审美观,但原始人对于方圆之类的图形总有直觉上的偏爱,毕竟月亮还是圆的好看。
山看了几眼又埋头去修整自己的作品,唐筝去溪边洗了手回来和枝一起编绳子,老祖母继续分拣自己的果子和蘑菇,各有各的事情做生活意外的充实,说起来虽然没有什么娱乐设施,这几天晚上累了就早早睡觉也没觉得有什么不适应,当然,说不想现代化生活那是假的。
对于自己的第一个作品,山表现的格外认真,直到唐筝手里的绳子也编出了三米他才停了下来,虽然还是有点歪不如唐筝的好看但也非常不错了。
“很木奉。”唐筝毫不吝啬的给予肯定。
“师傅木奉。”得到夸奖山的脸红了红,说话都有些腼腆。
第9章 受伤
唐筝把自己的那只陶碗从石板上取下来,表面已经有点干燥,用手轻拿不会变形,手指沾上水把碗底修出来之后放到一边,再把石板递给山让他接着做。
加上枝编的,绳子大约也有十米了,唐筝起身准备着手做自己的j-i窝。
取两根两米长的竹条做主干,中间间隔半米,然后把一米长的竹条整齐垂直紧凑的码上去,用细绳在交界处穿c-h-a搅紧,十米的细绳听起来多,结果做完一面的竹板也用的差不多了,唐筝无奈的叹了口气,果然是任重道远。
到了晚上的时候唐筝堪堪完成了背面和两块侧面的竹板,着实是编绳子太慢,最后找了几个族人帮着一起编才在困意来袭之前完成了这个j-i窝。
j-i窝就是一个长方形的箱子,正面少了一半当门,四周的板子有几根略长,可以轻易的扎进土里将它固定住。
唐筝找了些之前没用完的野草铺在里面,把两个简陋的巢连带着母j-i一起放进去,再圈地c-h-a上木棍便算是完成了大半了。
今天依旧是吃素,胡乱啃了两个芋头唐筝在睡觉前把沉迷制陶的山拉回了山洞,敬业是好事,不知道节制就是坏事儿了不是。
唐筝自己做的那个算在内,一共完成了五个陶碗,山遵从她的吩咐把坯都搬进了洞里,与火沟隔了些距离烘干,不出意外明天就可以进窑。
说起来晾架上的兽皮基本上也熏的差不多了,质地柔软,摸起来是记忆中的感觉,跟现在身上穿的简直天上地下,不管是用来自己穿还是拿去换
喜欢重生石器去种田请大家收藏:(m.jdxs.win),经典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