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对的人去做对的事。
西商因为年代久远,在扬州形成了一个近乎“托拉斯”存在的集团势力,这种势力,本身就形成了一定的恶势力,家丁打手数量之多,非一般大户人家可比。
所以,想要又豪又霸的西商们老老实实的认领魏公公的欠条,就得有比他们还要恶的人出马。
郑铎就是这个恶人。
其实,人郑铎虽是朝鲜人,但怎么也算半个知识分子,在魏公公身边算是儒将了。公公把人当恶人派出去,显然不合适。
可谁让郑铎的形象比曹文耀更符合恶人的气质呢。
在辽东那会,郑铎打家劫舍的事可没少干。
借钱这种事,跟打家劫舍其实也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非说有区别,就等于一个是牛身上拔毛,一个是把羊毛薅光。
徽商那边,因为他们的文化水平高,又儒又商的,喜欢动不动就打官司,特别爱跟人说道说道,所以派恶人上门肯定不合适,必须得派个好人。
这倒不是说曹文耀是一个老好人,而是这位毕竟是正规中央禁军出身,单从出身来看,要比马匪出身的郑铎好上十倍。
文也好,武也好,两拨人马派出去,现在就看能给公公借来多少款了。
考虑到物价水平和人均财富,以及结合扬州资产阶级收入现状,公公这次是以人均借钱的。
俗称,摊派。
不管大富还是小富,一律五千两一家。
拿钱给条,童叟无欺。
和郑铎一起去下关的是一个标的公公亲卫,还有两标步兵,以及一标马队。
跟曹文耀去徽商聚集区小东门的也是差不多的人手。
这动静,这阵仗肯定惊动了扬州官吏,第一时间,扬州城的大小官员就知道魏太监派了上千鹰犬爪牙进了城,顿时上上下下乱作一团。
………..
徽商聚集居小东门属扬州新城,这里是一处新兴的市场,和地处运河边靠近盐运司的下关被扬州人称为大好佬住的地方。
大好佬,是扬州人对有钱人的称呼。
潘家就是大好佬。
他家是徽州的,早在伪元时就做盐和粮食的买卖。听说祖上有段时间特别阔,把徽州一带的税都给包了。
改朝换代后,潘家的生意肯定受到打击,毕竟能在蒙古人手下混得风生水起的,不可能不和蒙古鞑子有勾结。
大明朝是驱逐鞑虏的,潘家这种汉奸必然会被打击。不过后来不知是走了哪位的门路,潘家虽然破了财,但却没此因一蹶不振,家破人亡。
成祖靖难时,当时的潘家家主把宝押在了成祖身上,为燕军秘密提供了一笔军饷。成祖登基后,自然对潘家极尽回报,给予便利。
经几世家主经营,到了成化朝时,潘家的生意已列徽州粮商三甲之列。弘治年间改盐法,潘家第一时间就从徽州来到了扬州开分支,从事食盐专卖。经几世运作,如今俨然成了徽商的龙头老大,和西商那几家大好佬明争暗斗的很。
潘家现任家主叫潘基,四十多岁,其有二子一女。
长子帮潘基打理着家中产业,次子则以读书考取功名为己任,这是大多数徽商家族的选择。
因为商人为贱业,再有钱,都无法得到官员和百姓真正的尊重。所以一个家族中,通常都是长子继承产业,其余的儿子则是培养读书,以求考取功名。一旦功名在手,则可以扬眉吐气,真正做到官商一家。
因而,世人都说徽商亦儒亦商,便是基于徽商对读书重视的原因。
潘家现在的生意是越做越大,儿女又都已成人,潘基的日子不可谓不舒坦,但潘基却从来没有开心过。
因为他心里清楚,表面上扬州城里的官员对自己客客气气,其实还不是为了他家的银子,若不是用金银开道,怕自己连那些官员们的家门都迈不进一步。
就算认识南都的尚书、侍郎又怎么样,别人也不会因此对自己另眼相看。唯有家中出一个真正的功名,至少举人,才能真正让那些官吏对他家刮目相看。
幸好他的次子还算争气,在前年乡试之中脱颖而出考中举人,今年参加大比,据先生们讲,此子很有可能会高中进士,看来以后的希望就只有寄托在他身上了。
想起次子潘越,潘基地心情立时变得舒畅起来,但是想到昨晚的事情,潘基的心情又开始变得忐忑不安起来。
响午的时候,忽然有人找上门来,来人持的名贴是东林党大佬、原漕运总督李三才的。
虽说李三才因为盗取皇陵木之事叫皇帝贬为平民,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只要东林党还在,这天下人就谁也不敢小瞧了这位东林大佬。
因而,潘基万分吃惊,也感到非常好奇,不知大名鼎鼎的李三才找自己所为何事?
要知道,平日里他潘家虽和官府交道,但却是不分党派的,从不刻意和东林党,又或浙党,什么昆党、齐党结交,为的就怕哪个党突然失了势连累了他们。
现在东林党的人无缘无故的找到潘家,还是李三才的名贴,这不能不让潘基肉跳三分。
潘基努力回忆,自己平日小心谨慎,对各方势力都有所了解,应该没有做出得罪东林的事情。
这样,心里稍定些,又想如果是因为生意上的纠纷而得罪什么人,对方请来东林替他出头,那自己就算亏本也要让对方满意而归。
谁叫他是平民百姓,东林党那帮人是官呢。吃了亏也只能埋在心窝
喜欢司礼监请大家收藏:(m.jdxs.win),经典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