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乡都配备一个乡令加一堆胥吏的话,以现今生产力,财政负担太大。
如果仅仅配备乡令一名,那在乡村,还不是要被这些乡绅左右?而且,出什么问题,乡令都是背黑锅的,就算不出问题,等乡令将本地情形真正吃透,怕也要个几年功夫,离被调离也就不远了。
陆宁思量了好久,从去年时,开始推行乡史制度。
还是百户为里,五里为乡,五个里正管理乡务,但每乡,派乡史一名,乡史严格来说,更像最低级别的御史,不管具体事务,但所有乡务都会参与,就是旁观,如此,也不怕里正们给穿小鞋将黑锅砸过来,而如果里正们行事有什么偏差不公,乡史便可向县司申诉。
乡史由所在乡每年出十石米供养,县司每个月两贯月料。
乡史的来源,便是每年中举的举人又暂时没被司衙收录者,便可自愿向道署报名,由道署分配,基本都不会在自己的州任职。
如此,乡史在乡村熬个几年,进入司衙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而且,乡史的经历,对这些吏员或者说以后的官员来说,是很宝贵的经验,现今中原官员,知道农民怎么想知道农村到底是什么情况,才是合格的官员。
去年时节,陆宁甚至做过第一批乡史去体验了一下,也是感触多多。
而现在,王寒时在道州,正在推动新政,当然,湖南道派来道州的乡史,并不是什么举人,现今举人可不够用,湖南道征募的乡史,多是本道各司衙的胥吏,打乱后派去其他州县,不过因为知道新政下,做过乡史的吏员被选拔为官员的机会会大大增加,所以吏员们对这个苦差事倒也趋之若鹜。
永明县以处于五岭位置来说,户数不少,乡村有三千多户,编为允山、允平、文德、谢沐、永川、崇福、兴化七乡,前何村所在的谢沐乡,已经被更名为赤虎乡。
赤虎乡乡史,听说是衡州人,陆宁自然不认识,现在胡乱说一通。
王氏狐疑的打量着陆宁,一时犹豫起来。
喜欢我的帝国无双请大家收藏:(m.jdxs.win),经典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