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已经不重要了。
但见那数千人忽然间起势,直接杀向正阳门,又见正阳门那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竟然缓缓打开城门,任由上千步卒杀入城内。
片刻之后,紫禁城燃起了烽烟。
似乎有人放火。
又片刻,从正阳门驰出几辆马车,穿过士卒人群后,直接南下。
数千人的士卒立即缓缓收阵,退回先前位置。
并不急于撤退。
黄观看得莫名其妙。
正阳门为何会开门?
紫禁城内发生了什么?
紫禁城的安防呢,形同虚设么?
这些人进紫禁城去,放了一把火后,又做了什么?
黄观不知道,但他隐然猜到了一点:正阳门会被打开,肯定是有内应,要知道这数千士卒,一点也不像是来列阵让朱棣阅兵的。
所以……肯定发生了大事。
直到看见两员猛将率领数千人从应天城其他两个方向杀来,黄观才恍然大悟。
确实兵变了。
这两员猛将他见过,早些年差点在应天城当了质子。
是朱高煦和朱高燧两兄弟。
倏然间,黄观面色潮红,他明白先前紫禁城发生了什么。
有人去抢走了朱文圭!
黄观叹为观止。
他不知道,谁这么大才,能在朱棣眼皮底下抢走朱文圭,要知道仅靠京营五卫中的部分兵力,没有妙计,是不可能做到的。
天子亲卫军不是摆设。
但这人还就做到了。
不得不服。
下一刻,黄观目睹了一场小规模的厮杀:双方各有数千人,加起来也就一万两千左右,彼此兵力比较平衡,规模确实不算大。
很快,抢人那方落入了下风。
没过多久,应天城清凉山方向的天空上,出现了一朵烟花。
旋即便见抢人那方出现了变阵。
步卒列阵断后,骑兵趁机远遁。
这非常不合理。
一般来说,负责断后的是骑军,利用机动性牵扯敌方兵力,让己方的步卒有时间和空间撤离战场,但此刻的诡异让黄观明白,这是弃车保帅。
抢人的那方,需要时间,所以在我的立场,梅殷此事大错特错,可站在叔父的立场,梅殷似乎是正确的,他是为了还建文正统,这且不论,须知对错,自有青史后人来评断。”
“但问叔父一句,梅殷去福建后组建小朝廷,受苦的人是谁?是他梅殷吗?是朱棣吗?”
“不是!”
“是盼儿从军归的老父母,是盼父的幼儿,是盼夫的小娘子,是无数个普通家庭,他们刚从靖难之战的苦难中走出来,却又要面临一场战乱。”
“若是梅殷到了福建,这一场战乱不可避免。”
“可是,有没有想过,大明好不容易迎来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却要在这一场战乱中丧失殆尽,山河动乱,外族是否又会继续南侵,重演百年前的崖山海战?”
“叔父,我等读书一生,出仕一世,是为功名乎,是为金玉娇娘乎,是为君王乎?”
“都不是,至少侄儿不是。”
“侄儿只是为江山社稷,为大明万民而出仕!”
黄昏顿了一下,有些忧伤,“可惜,世间人多是梅殷之流尔,端的是可悲可叹。”
黄观被说的哑口无言。
不是没有说辞反驳。
而是他觉得,侄儿这一番话本就是书中的圣贤道理,只不过大多时候,被大多数读书人读进了狗肚子里。
须知战乱本是苦百姓。
喜欢大明王冠请大家收藏:(m.jdxs.win),经典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