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过完了,聚会也聚完了,开始春节前的准备工作。
可能是员工聚会起了作用,原计划过年回家的三个小弟说不回家过年了,等过完年再回去。这无疑是个好消息,说明春节期间厨房员工将全部在岗,一个不少。
洗碗大姐卓玛在聚会上一唱出名,我也特别关注一下。她们姑嫂俩儿卓玛外相一些,依格玛比较内向,不爱说话。她们老家在青海一个偏僻的农村,没有什么耕地,放牧为主。养羊养牛一年下来也没几个钱,于是家里的男人出来打工,辗转到了滨海,在这里工作有三年了,比较稳定,于是她俩儿也跟着过来,男人在工地上班,她俩儿在饭店打打零工,贴补家用。家里都有孩子,孩子在家由爷爷奶奶照顾,每年她们也不回家,只是给家里寄钱回去。
我问卓玛她们那里的吗?她说都爱唱,唱的都很好听。她说依格玛唱歌比她好听,就是害羞,不敢唱。
她们姑嫂俩儿干活很实惠,勤劳肯干,但是性子比较倔强,骨子里有藏族人的血性。
老店举行员工会餐,还进行了颁奖活动,很快饼店和粗粮都知道了,两个店的员工有些羡慕,等管理人员则是嫉妒。对这些充耳不闻,人除非不做事,只要做事就会有人议论,说好说坏的都有,在意也在意不过来,与其有那个时间还不如好好做点事。
议论在意多了会不敢做事,人言听多了会阻碍做人。
人呀,做自己最好。
杜师傅跟我说:“老谭,现在咱们树大招风了,都说老爷子向着咱们,咱们聚会是老爷子给的钱。”
我说:“愿意咋说咋说去,说咱们树大还不好?知道不,树小易折。”
“我就佩服你这个心态,啥事都不往心里搁。”他说。
我笑着说:“我肚子小,正经的还装不过来呢,哪有地方装这些乱七八糟的,有地方装点酒也比装这些个强。”
“你说得对。”他说。
“对了老杜,把三十到初八的工作餐菜单拉出来,过年了,别给员工吃大白菜土豆?一顿整几个菜。”我说。
“不用整几个菜?也就三十晚上能有时间好好坐下来吃点,剩下的能吃上饭就不错了。”他说。
“没那么忙?把准备工作做好了就行午餐和晚餐一顿必须俩菜,还得好的。”我说。
“行到时候你看一下。”他说。
过年的时候是忙?但是再忙也得给员工吃好,这是原则问题。
腊月二十八这天立春,一大早林燕打电话问我吃春饼没?我说没呢。她和儿子已经到了老家,母亲早上做的春饼向我显摆。
“咱妈说了,过年你不用回来,在外面好好挣钱,好养我和儿子。”她说。
“那是必须的。”我说:“想着三十晚上吃饺子的时候让儿子给咱妈磕头?别忘了。”
“忘不了,咱儿子还不会磕头呢。”
“你教教?过年就三岁了,该会磕头了。”
“嘻嘻,逗你玩呢,咱儿子可聪明了,磕头不用教都会,我都不知道他从哪学的。”
“电视上呗,电视上啥没有?现在孩子灵,一学就会。”
“我看咱家儿子就是聪明。”她说。
“嗯,咱儿子聪明,没看谁是他妈。”我说。
“这话我爱听。”她说,然后问我:“老谭,你说过年我给咱妈多少钱?”
“你说的算,有就多给点,没有就少给点,咱妈也不挑。”我说。
“给两千少不?”她问。
我说:“不少,两千行,给她也不花,都给她大孙子攒着。”
“你给自己买衣服没?过年了也给自己买身衣服。”她说。
“买啥衣服,有身衣服穿着就行,又没光屁股。”我说。
“这不过年了吗?”她说:“随你便,愿买就买,不买拉倒,反正我说了。”
“行,有时间我就出去买一件。”我说。
三十多了,孩子也有了,开始不怎么在意穿衣戴帽了。好像压根儿也没咋在意过,最帅的一次就是结婚那天,之后就没设计过自己。
看看身上穿的,感觉还行,不怎么丢人。干厨师的只要上班也不需要穿啥好的,就是上班下班几分钟的路穿自己衣服,剩下时间都是一身工作服,用不着刻意打扮自己。
杜师傅说今天饼店能忙,立春,都是吃春饼的。我说是,小年吃饺子,立春吃春饼,小年咱家忙,立春该饼店忙了。他说就粗粮好,一年也没啥节日,不用咋忙。我说人家是没啥节日,但天天忙。
“老谭,晚上下班咱们上饼店吃春饼去呗?”他提议道。
“还是别去了,他家今天保证忙,照顾不过来咱们,去了添乱。”我说。
“也是,咱们今天自己烙点儿饼吃。”他说。
“加一起一百三十人,烙不过来,你就别调理面点了。”我笑道。
“是呀,人多好干活,人少好吃饭,一百三十人,烙饼得烙半天。”
其实是昨天疏忽,不知道今天立春,要是知道昨天开菜单的时候开上春饼好了,市场上有卖现成的,买回来一热就能吃,简单省事。
草利贵做完准备工作过来跟我说:“老大,晚上咱们吃春饼去。”
我说:“不去了,这两天有点累,想早点儿回去休息。”
“你要是不去我们去了。”他说。
喜欢一个厨子的往事请大家收藏:(m.jdxs.win),经典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