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是个很爱打仗的人,毕竟他的勇武、他的万人敌,不通过战事展现出来,谁会看重他这个背景不深的人?
在吕布的带头作用下,大汉的军方一直秉持着对异族斩尽杀绝、不杀不是大汉人的态度。
虽然实际上的行动还是要彰显大汉□□上国的气度,有了俘虏就把他们拉到中原之地去修路、挖矿,甚至培养他们做帮手转而攻打胡人,但是口号喊得实在是杀气腾腾。
刘辩对手下那帮将军疯狂作战捞军功,甚至无师自通准备磨刀霍霍向西域已经彻底无语了。
出身于东南之地的孙坚、孙策等人则是另辟蹊径,一路往后世称为南亚次大陆的地盘上开去。
反正他们家一贯是擅长水战的,再加上给了大汉除了北方边邑以外新的扩充方向这个灵感,刘辩也没有阻止他们。
虽然在他的有生之年,大汉应该不会有拳打罗马、脚踢波斯的那一天了,但是等到后面几任子孙继位的时候,指不定就实现了呢!
梦想还是要有的嘛!
更何况,在刘辩大力提倡生育的情况下,以及若是后世的土豆、番薯等被寻到了,大汉人口增长,粮食增产根本不是梦,到时候,现有的土地面积根本不可能满足汉人数量增长速度的需要,那个时候,只要不想内部起火,汉人迟早会去征伐天下的。
最最重要的是,外面的土地那么多,刘辩又已经决定,九州之地以外的土地,就采取分封制,无论是同姓异姓,凡有军功者,便能得封。
后面的皇位继承,就用军功或者治理方面的功绩开决定谁是储君。
就算失败了,也有一块土地称孤道寡。
元朝一般不被华夏人承认是自己的朝代,但是刘辩还是很喜欢他们分管土地的方式的,中原之外的四大汗国之类的,挺不错的。
大汉的诸侯、宗室多,但是天下的地方也多,刘辩不用担心没地方分封。
武将好解决,郭嘉、戏志才、贾诩这种喜欢出谋划策,享受攻城灭国之功的快感的谋士型大臣也好解决,他们封侯都是和武将一样,以其在军事方面做出的贡献来论的。
但是像诸葛亮、荀彧这种长处是治理朝政的大臣,就不好论了。
他们是刘辩的左膀右臂,是处理政事的小能手,但是有时候,他们也有挣军功封侯拜相的心。
有点崩溃的天子:孔明,你就不能好好学学荀文若,老老实实地当你的官制改革以后的户部尚书吗?为什么非要往前线跑!
你以后肯定会把姜伯约之类的小鲜肉给教坏的!
要是刘辩把自己的烦恼说给别人听,一定会被唾弃的。
这算是什么烦恼啊?简直身在福中不知福!
要是放在三国时代,无论哪国,都希望这样的烦恼越多越好有木有!
要说天子哪点还算有节操的话,那就是名扬在外的诸多美人,譬如貂蝉、甄宓、大小乔等人,他都没有笑纳,而是尽量地撮合她们和官配在一起,赚足了名声。
来自平行时空的呐喊:要是我们手下有这么多人才,我们也愿意不纳美人,和手下的人才们推心置腹啊!
等到天圣四十七年,刘辩驾崩的时候,他已经是远迈先君,堪比高帝、光武的中兴之主了。
说是中兴之主,但是按照他比照的那两个对象,群臣公认,刘辩也近似于白手起家了。
为了表明对刘辩的推崇,在天圣年间的扩军、征伐外族、于九州之外封邦建国的诸侯、大臣们,给他上了庙号,是为圣祖,加上他的谥号,刘辩驾崩以后的全称,是为圣祖孝烈皇帝。
本来嘛,正规的庙号就那么几种,像圣祖这样的庙号,和□□、高祖、世宗、高宗这样传统的、有特别含义的庙号比,就显得有些像谥号了,和后世那样喜欢搞华而不实那一套的皇朝极像,但是谁让刘辩的功绩太大,而大汉传承了四百多年,西汉、东汉的谥号、庙号加起来,传统意义上的好的庙号不就没了吗?
孝文皇帝,这个谥号给西汉的太宗刘恒了,庙号嘛,祖有功宗有德,按照刘辩的功绩,是能够做“祖”的,然而,好听的庙号,被前头几位“认为”自己功业盛大的天子们给用了,虽然后来废除了,但是给刘辩这么一位再兴大汉的主儿用别人用过的庙号,总有些不太好,于是乎,最后一群人竟定出一个圣祖来。
原本在议庙号的时候,还另外拟了烈祖、高祖之类的,后来取谥号,就直接取了孝烈皇帝。
庙号不好取,前头那些天子把什么文、景、昭、宣、明、武之类的谥号全用了,谥号就更不好取了,最后一合计,一群人就选定了原本要加在庙号里的烈字。
正所谓,圣功广大曰烈,海外有截曰烈,宏济生民曰烈,虽不足全然描述天子功绩,却也能让人看出其中十之二三来嘛!
作者有话要说: 本来想给大家描述一下大汉男子天团的,然而蠢作者发现人数太多了,根本数不过来……
关于庙号,西汉庙号一直保留的有四位,刘邦、刘恒、刘彻和刘询,后面加庙号的逗逼在东汉的时候被忍无可忍的刘秀给去掉了;东汉有庙号的皇帝是世祖光武帝刘秀,显宗明帝刘庄,肃宗章帝刘炟,后面加庙号的逗逼也都被去庙号了,讲道理,当我看到有庙号的人里有“威宗孝桓皇帝”的时候,我就知道,嗯,去得好,这逗逼都能有庙号,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但是因
喜欢天行有常请大家收藏:(m.jdxs.win),经典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