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contentp{font-ion:none;line-;}.read-contentpcite{diy:hidden;}
(p.s:有朋友提到来回往返会带来细菌感染问题。这个说实话,我觉得问题真不大。原因我暂时不解释,等这一周小魏返回现代的时候,会给出说明。总之,地效觉得这是一个伪命题。
另外,明天的更新放到下午,我想试一下,把上午的时间用来完成另一部书,效果会不会好一些。上午脑袋比较清醒)
下达了第一道命令之后,总司令却又向总理问道:“现在算是政治局会议吧,怎么不见老毛?(主席当时是政治局委员,政治局会议他不单有资格参加,而且必须要参加——除非得病,或者去外地工作,无法前来等原因)”
“暂时不敢跟他联系,怕出意外。”总理嘴里在回答总司令的问话,眼睛却向博古和李德扫了一下。说罢,示意小魏继续播放纪录片。
只是剥夺了错误的领导,不等于就此就有了正确的领导——也许是从错误的路线转进到另一条错误路线上呢?虽然大家对于李德的瞎指挥不满意,一致同意把他撸下去,但这不等于一定要把主席换上来。
主席的脾气差,因此在高层中人缘儿并不好。**高层中,他的死忠说实话只有一两个,即使是总理,总司令这样的人,也只是因为他在军事上一贯正确,这才力挺他。就像总司令说的:“我们知道老毛你的意见是正确的,但即使是正确的,你的糟糕态度也让你的正确意见难以被人接受。”
现在推翻了李德的错误领导,那么红军的领导权要交到谁的手里,这就成了一个问题。虽然看过纪录片第一集之后,大家对于这个问题都有了一个隐约的答案,但是说实话,大家多少都有些不愿意去揭开那个答案。如果现在就讨论红军领导权的问题,说不定会有什么奇葩的结论。所以总理的提议才是,把指挥权先“暂时”交到总司令手里,先稳住再说。同时让魏承恭继续播放影片,想要在正式讨论这个问题之前,让大家对某人的军事指挥能力有个更明晰的认识。
这部纪录片中,中央红军的长征经历讲了五集。等过了两个小时,到吃午饭的时候。基本上,大家已经对红军指挥权的问题有了明晰的答案了。
“这样的军事指挥,太厉害了,简直称得上是艺术,世界近代战争史上,恐怕还没有哪个人能把军队指挥到这种程度。”看到四渡赤水的时候,总司令喃喃道,“至少我是没有听说过了。”
“那个人……有这么厉害吗?”博古一脸的震惊。
(私底下,地效以为,四渡赤水真的是堪称世界军事指挥艺术的巅峰之作,三万红军面对四十万的敌人的围追堵截,无论怎么看都是必死无疑的局面,却竟然还能逃出升天,这在世界军事近现代战争史上(勇气能起到巨大作用的冷兵器战争时代不算,否则三万人反打四十万人都是有可能的,比如秦楚巨鹿之战(五万楚君对四十万秦军),新汉昆阳之战(1.7万绿林军对43万新军)之战等)可谓绝无仅有。这一点西方国家也都承认,比如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就写到过: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只会打正规阵地战,奉行集中对集中,堡垒对堡垒战术的军事顾问李德看得目瞪口呆,连话都说不出来。他毕竟曾是军人,很清楚这样精彩的运动战,别说让他来指挥,他连想都无法想象得到。
恐怕,整个德**事界,都没有人能指挥出这样的战役。
(从一战到二战,德国人的战役指挥可谓一以贯之,都是一线平推。即使是号称沙漠之狐的隆美尔指挥的北非战役,在一线击败英军进攻后,也是一路推到阿拉曼。如果当时换成是某个东方将领来指挥,估计战术就会是这样:推进三百公里之后,假作后力不济,让敌人误以为战线会稳定在这里,然后集中全军的汽油,供给一支偏师,用几天时间包抄迂回到敌后,设置防线,然后再发动全力猛攻,让敌人往后撤退——一头撞在已方的坚固防线上,最后包围全歼。
这或许与两边的指导思想和国情不同有关。西方国家国土疆域不大,缺乏战争回旋余地,所以他们的战争指导思想一般是在前线尽可能集中能压倒敌人的力量,一路推过去,推到敌人退无可退,再进行主力决战,这样的战争注重不出错,只有不出错才能发挥出能压倒对手的战斗力;东方的战争——主要是中国的战争——因为回旋余地巨大,对手在暂时打不过的时候完全可以先行撤退保存实力,等到时机有利再一决胜负。所以一线平推战术很难达到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目的。在东方想要彻底消灭对手,对于不出错的要求不大,而是更注重巧布局,只有巧布局才能让对手无路可逃。)
————
于是,当四渡赤水部分播放完毕的时候,军事指挥权该交给谁,已经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问题:军事指挥权不同于政治领导权,政治领导权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军事领导权则只考虑一个因素:是否能打,是否能打好(即使是力挺李德的博古,也是因为他相信,李德能打好)。而在座众人都知道,自己指挥不出那样精彩的战斗。
“这样的人是我们的战友,而不是对手,真是让人庆幸。”半晌,总司令喃喃道,一方面,却又纳闷:“那家伙,不是没有
喜欢超时空航班请大家收藏:(m.jdxs.win),经典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