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待昔时
作者:乾凌踏月
文案
1974年,南方多山多水的小镇,一个普通人遇到另一个普通人,原本普通的生活的变得无可挽救,一团乱麻。
撒手离开,闯荡十年,杭秋泽一把小提琴,游荡于维也纳,□□到美泉宫,没有那个人,在莫斯科遇到的所谓真爱,到底是不是真爱?
*****
走访中听到的故事,写出来,独虐虐不如众虐虐嗯。
内容标签: 怅然若失
搜索关键字:主角:杭秋泽;沈沛澜 ┃ 配角:曾勿离;黄鹂;沈傲暮 ┃ 其它:
==================
☆、001.早年
1974年,平凡到无以复加的一年,苏联把不载人的科学空间站发射进了地球轨道,中国同冈比亚刚刚建交,美国总统首次出访日本,革命如火如荼,可这一切都和平淡到无以复加的小人物生活没有关系,没人去关心今年北京哪家油条摊子被流氓掀了,也没人关心学校哪个办公室热水瓶炸了几个,裁出来几个教师。
立冬了,自北京城开出的火车“匡次匡次”地驶过,透过蒙着水雾的玻璃窗子看雨后的田地,也只能模模糊糊看见那些新黄翠绿的颜色,却看不清那新黄翠绿究竟是饱满的稻子还是随随便便丢进去的草杆烂叶子。
即使是很多年后,他也觉得,他和那个人在这样一个蒙着水雾的日子见了面儿,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事情,即便伸手想把那层水雾抹开一次性看个清楚,又会害怕地缩回了手。
1974年冬天,也是他们第一次见面。
南方多山多水,一到寒天腊月,温度比起北方大冰碴子挂檐角更加来的戳人,不是干冷,而是一种难言的湿冷,千万条虫在骨髓里爬得那种湿冷。
这是条古老的街连着一个早已干涸的渡口,年代数不清,有人说是东晋,也有人说是曹魏,时过境迁直到解放后,却依旧兴盛,此时刚入夜,挂着点点的红灯笼,照亮了好大一片路。
带着一副茶色眼镜儿的男人穿着一身皱巴巴的短袄,拎着只皮儿落得斑驳的黄色行李箱,正挨家挨户地眯着眼看门牌,身边携着一个看上去约莫十三四岁的孩子——同样皱巴巴棉袄,有些不趁脚的黑色小棉鞋,一双小手冻成了胡萝卜,正死死地抱着一只有他半人高的漆黑木盒子。
男孩冻得面庞青紫,却一声不吭,他的额前早已挂了点寒霜,那双眼睛映着满街的红灯笼,格外的亮堂,格外的好看,汪着的却是一潭黑漆漆的死水。
男人踉跄地走着,看起来并不熟悉这里高高低低的地势,男孩也踉踉跄跄地跟着,任凭男人对他连拖带拽,一言不发。
很快,男人茶色的眼镜儿下闪过一丝欣喜,抬手敲响了一家的门。
“谁啊?”门内传来女人不耐的喊声。
“我是报社的杭素学,周冲先生叫我来的!”男人救命稻草一样拼命的拍打着木门。
男孩抬起眼,看了看四周,这里都是两层高的青砖小房,圈成一圈,中间有湾小塘,塘上有座儿台子,台子上挂着红绸,绘着牡丹,也被红灯笼照着,透着浓重的红。
比起北京城,还要古朴典雅。
门“嘎吱——”一声儿拉开,里面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探出半个凌乱的头,身上挂着半件洗得发白的夹袄,扫了男人和男孩一眼,“怎么这个点儿来了?”
“车刚到。”杭素学陪着笑脸,“周冲先生说让我一到润州就来这里。”
“那是。”女人打了个哈欠,扫了眼男人略显寒酸的打扮,“什么人都往这里带,真当租的房子是报社的收容所呢。”
“哪里的话,哪里的话。”杭素学有些窘迫,“这天也黑了,孩子也冻得发抖了,能不能先让我们进去,劳烦安排个住处?”
女人这才注意到那个矮小的孩子,可能是男孩冻得发紫的面庞好歹激起了她的一点母性,女人眉头蹙起,“进来吧,早安排好了,本以为你们这城里的车不准趟,谁知道早到了一天,亏得我心思细,早些备下了,不然你们爷俩儿今晚上得睡地上去。”
杭素学匆匆领了男孩进屋,屋子里烧着碳,很暖,身上的血像是立马活络了起来。
男孩继续用那双漂流的眼睛四处看看,这里应当是个富裕人家的房子,身侧是木楼梯,正堂挂着一副巨大的□□像,青砖地,短红烛,眼睛移到壁上挂着的几幅字画,笔法清逸灵动,画的是小桥流水,阡陌桑麻,比起北方多了那么点温婉细腻,少了几分粗犷豪迈。
“别看啦,画这画儿的也是个孩子。”女人不耐烦地递过一枚铜钥匙,“楼上左数第二间就是,要热水到楼下天井自个儿烧。”
杭素学忙小心的接过,寄人篱下的道理他比谁都懂,更何况还拖着个孩子,猛地一拍男孩的头,“秋泽,快谢谢阿姨!”
男孩正看着画儿,猛地一激灵,那只木盒子差点脱手而出,又被他紧紧接住,有些木讷道,“谢谢阿姨。”
女人听他一声谢,眉头总算舒展开来,声音也柔了下来不少,“你这孩子,也上小学了吧?”
杭素学摸摸男孩冻得发硬的脑袋,笑得有些腼腆,“是啊,快上六年级了,等这个寒假过了就带他到镇上学校去报到。”
“啧,这屋子的少东家都上初二了,两人要是能玩到一起,有个伴儿也挺好的。”女人怜爱地摸摸杭秋泽的头,又恍然道,“差点忘了说,这前头是
喜欢待昔时请大家收藏:(m.jdxs.win),经典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