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来到了。
一大清早起来,我就一鼓作气做完了所有的回家作业,觉得闲着没事可干,便有心要去老家那儿,找几个要好的小伙伴,一起聚聚,玩上一玩,娱乐一番。
爸爸已经去工作了。
我急冲冲地跑下了楼,向正在厨房里忙碌着的妈妈拿了点钱,就走出家门,一路小跑着赶去车站。
一路之上,我一停不停,走过一条笔直的马路,穿过一众川流不息的人群,也不多去瞧望沿途鳞栉次比、比比皆是的无数开张商铺店面,纵然里头琳琅满目,花样繁多,只不多留,多有张看,而是疾步而行,匆匆而走,三步两步,奔跑迅速,走动飞快,迈向前方。
不一时,早到了车站,来到停车处,寻着一辆车身上标有明显“easebus”英文字母的中巴车,乘坐上去,同许多乘客一道,赶赴老家。
…………
“easebus”,这几个英文字母,我早在上初中的时候,在初三课本上就已经看到过了,并在英语老师的虚心教导和严格授课下,就已经学会了对该词的发音和念读了。
我认得由这几个英文字母合起来组成的两个单词和一个词组,知道“ease”一词,翻译成中文,就是“轻松、舒适”的意思。“bus”一词,翻译成中文,就是“公共汽车、巴士”的意思,这两个单词合在一起组成的“easebus”词组,完全翻译成中文,就是“轻松的公共汽车、舒适的巴士”的意思,也就是说,换成中国本土语言,换个称谓,就是“公交车、中巴车”的意思,简明扼要,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容易接受。
至于“公共汽车、巴士”一词,在我们这儿,也用,也称呼,不过,我们通常更喜欢称呼为“公交车”,而不是“中巴车”,或是“公共汽车、巴士”,这其中原因,可能是和我们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发音标准有关吧!也许,不止是我们当地人,就算是放眼全中国,住在中国其他地方的人,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发音标准也是这样,都是习惯称呼“中巴车”为“公交车”,而不是称呼为“中巴车”或是“公共汽车、巴士”,这一点,就算不完全一样,多少也是会有些相似,不管怎样,总之,我们一贯如此发音称呼,一贯如此出言称谓,一直这样,从未改变。
这是闲话,只不多提。
…………
车子在司机发动驾驶下,开始慢慢启动了。
行车过程中,轮胎旋转,大肆滚动,呈三百六十度飞速运转,飞奔在凹凸不平的坑洼柏油路面上,越开越快,越驶越速,一路颠簸,剧烈晃荡,人坐在车里,只觉身体不适,浑身难受,若是身体差了些的,有晕车症状的,大有可能会立即感到头昏脑胀,晕眩难过,心悸恶心,当场呕吐,这是常事,正常不过。
只因我已经乘坐公交车多次,每次乘坐,都是这样,所以,对这一情况已经熟知,见怪不怪,这回再次乘坐公交车,心中觉来,也感正常,也就丝毫没将这事放在心上,拿来当是什么大事看待,心情平和,习以为常。
我在车上,环眼四顾,见着身周许多靠窗乘客都是忍耐不住车内这股闷气,纷纷动手,开窗透气,心为之动,有心看样,照着模仿,在身子略感难受之余,右手抬起,手拉窗户上竖着粘贴有的一小块黑色把手,“嚯啦”一声,缓缓将窗子打开,开了一条合适大小的窗缝,让微风吹进来,带入新鲜空气,鼻子不停飞快吸入,感到清新爽快之余,只要让车内透透空气,让车内人一同感到凉爽一点,轻松一些。
窗子开了,右耳贴着窗沿,耳听窗外风声刮过,呼呼呼呼,虽疾却小,眼望窗外两旁田野风光,美丽景色,但见稻谷飘香,青菜碧绿,绿树黄土,青草红花,蓝天白云,清新空气,小桥流水,村庄人家,乡村景致,大体如此,风景亮丽,景色怡人,心中欢喜,身心愉悦,一路迎着微风,瞧望美景,身子畅快,轻松自在,大是感到心旷神怡,舒畅顺心,心中高兴,欢喜之余,不禁咧嘴,开心而笑。
…………
车行飞快,不一时,车子在一个集镇的十字路口处停了下来,到了站点,司机右手启动按钮,“嗤”地一声,打开前后两扇车门,大声报说:“这个站点有人要下车吗?”
我环眼一看,确认之后,知道老家到了,也便起身离开座位,一道,出了车子。
一下车子,我心有所系,存心玩耍,心情激动,大为兴奋,一心扑在找小伙伴玩耍上面,也就迫不及待、马不停蹄地赶去好朋友何三平家里,先去找他,见上个面,碰上个头。
一路朝北,向前笔直行去,走过一条水泥浇筑的灰路,经过两旁大片葱郁青绿的桑林,看过一群迎面撞到的闲走鸡鸭,瞧过两侧大体相同的典型农村式房屋,一路向前,只不停留,脚步迈动,很是飞快,三步两步,行动之间,循着他家房屋所在,直奔过去。
无意中碰到几个村中认识的长辈,出于礼貌,打声招呼,浓浓故乡亲,瞬间存内心,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又所谓:“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家乡人。”还所谓:“人生有四大喜:久旱逢干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乍遇故人,心情激动,心潮澎湃,心酸心痛,这种感觉,很是奇妙,很是怪异,很是惬意。
这样过去,也算顺心,直走不久,一个左转,已经到
喜欢同桌有个你请大家收藏:(m.jdxs.win),经典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