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只能是想想而已!
当然,不是突围不出去,毕竟两队兵力相差不大,b队朝着一个点猛烈攻击完全可以打开一个缺口!
但打开缺口后呢?b队士兵们一旦从这个缺口逃出,那么就将后背完全暴露在了a队的面前!a队只要追杀就行了,b队谁敢再回头抵抗?
所以一旦陷入包围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别说实力相当了,哪怕略强于对方都不一定能赢!
而阵法,就是运用这种方法!
什么生门、死门,什么金门、土路,都是陷阱罢了,一旦入阵,就相当于入了包围圈!就得被阵内两边士兵所夹杀!
或许有人会好奇了,既然阵法是使用包围的原理,那么为什么非得入阵呢?我把大阵给你包围了不就行了?
理论上可行,实际上基本成功不了!
为什么?因为一座阵太大!
阵法所布置的大阵最起码要几千人,多则几万人,甚至十几万人才能布成的,大阵里面弯弯绕绕,可不会只列个方阵,哪怕只有几千人也能延绵里多地!
而如果包围大阵后就会造成严重的指挥不协调!
试想一下,布置大阵的人站在最中间的位置指挥,能以直线,最快的速度将命令发布到大阵的各个部分;而包围的人却只能在最外围指挥,下达个命令还要绕着圈才能让某一部分接受并执行命令;这指挥调度的速度会是一个级别吗?
当然,这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毕竟包围的人存在一定数量优势,只要稳扎稳打还是有希望获胜的。
但阵法这个时候另一个可怕的方面就展现了!
——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刚看到这个词的时候罗林还以为是古代的所谓兵法“砖家”忽悠人的话;但随着深入研究就能发现这绝对是古人智慧的伟大表现!
虚实相生,说起来很高大上,实际上很好解释,就是利用视线盲区让敌人分辨不出具体兵力而已!
在古代可没有无人机航拍器,更没有卫星能实时监控敌军状态,唯一分辨敌人兵力的方法就是用眼睛看!
但光凭眼睛看有两大缺点,一是视线有限,只能看一个地方,比如敌方阵型是一个圆,360°,延绵几里地,那么能观察到10°就算不错了!
第二大缺点就是只能看表面!
比如你现在面前有几百骑兵,但骑兵后面呢?是跟了几千步卒还是弓箭手,还是混合搭配?有步卒的话是轻甲普通步卒还是重甲精锐步卒?
哪怕分清了后方的具体兵力部署,那大后方呢?左右两边呢?
战场上可没有时间给你慢慢观察,你只能立刻做出判断,要么狂攻猛击,要么稳扎稳打!
狂攻猛击就不多说了,一旦打开的缺口是陷阱,后方、两侧都是精锐,并有源源不断的后生力量,那么就必定会被大阵一口吞下,有去无回!
至于稳扎稳打也不一定可行,你这一部分稳扎稳打,不贪功不冒进倒是能保全了,或许还能小建奇功;但你能保证这不是敌人故布疑阵,实际已经将兵力抽调走了,并集中优势兵力进攻另一部分了吗?
敌人完全可以在各个部分抽调微量的兵力然后集中到一处狠狠重创己方!
逢阵莫轻入!
罗林第一次对这句话有这么强烈的认同感!
除了对“逢阵莫轻入”有了强烈的认同感,罗林还对另一句话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阵法,虽然很强大,但有几个缺点,甚至是致命的缺点!
第一个缺点:要提前布置。
一座大阵布置十分复杂;哪里有陷阱,哪里机动性要强,各种物资该如何分配,各个部分之间的距离要多远……
这些都要提前规划好,然后摆出来,不可能临交战的时候再布置,敌人也不可能给你布置大阵的时间和空间!
第二个缺点:难以移动。
一座大阵轻易就能覆盖几里的范围,在大阵里面调度移动还容易,毕竟移动的距离小,移动的士兵数量也小,每次只要移动几百几千士兵就行了!
但要想将一座由数万人、连绵几里的大阵同步移动……即便是兵圣复生也做不到。
尤其是要同步移动这一点,士兵们都有贪生怕死的心里弱点,一旦大阵移动起来,士兵们就会本能的靠在一起,他们会觉着这样人多力量大,更安全。
而一旦大阵的各个部分都靠在了一起,还是大阵吗?恐怕连个普通的方阵都不如!一旦大阵收缩,敌人肯定也不会放弃这个包围的机会,而包围起来后敌人肯定也不会再让你将大阵布置出来,只会狠狠的围攻,将之击溃为止!
而将第一、第二个缺点结合起来就会产生第三个致命缺点——持久性!
一座大阵既要提前布置,又要占很宽的地方,还不能移动;那么对方阵法其实就有一招非常简单实用的办法,一个字——拖!
如果面对已经布置好的大阵,完全可以用拖字诀!可以将所有兵力直接摆在对方面前对峙!
一不包围,二不强攻,就将所有兵力摆在大阵面前,布阵的人能怎么样?
而且布阵之后就只能那样了,随着时间慢慢过去,士兵的意志会越来越弱,不可能每个士兵都随时保持最高昂的斗志。
但己方的士兵结的是密集方阵,完全可以随时随地休息;这样一来,布阵的一方要时刻警惕,破阵的却在养精蓄锐,士气此消彼长之下主动权甚至主场也就换
喜欢地球科技在异世请大家收藏:(m.jdxs.win),经典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