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既然已经开口了,后面就算是朱勉等人心中有千不甘万不愿,也不敢再继续纠缠这件事不放了。
“这点小事你们一个个倒积极的很,军国大事怎么没见你们如此上心?”
赵佶打了哈欠,对堂下百官揶揄了一句,懒散着道:“还有什么正事没有?没有的话快些散朝,朕回去补个回笼觉。”
下面百官相互看了看,他们中倒有人有些事情要启奏,只是都是些繁琐的政务,他们知道当今皇帝最是懒散,除非是非常重要的大事,比如关乎国策的,不然就算禀报了也没用。
皇帝只会撂下一句交给蔡相处理就完事,还不如退朝后直接找蔡京呢。
当下无事,百官正欲唱诺告退,谁知这时却走出一人,不紧不慢的叫住了欲离开座位的皇帝。
“陛下,臣有一事。”
“哦?”
皇帝赵佶本来睡意朦胧的要离开,可见到堂下之人出列言事后,他非但没有一丝不耐烦,反而一脸兴致的回坐到了龙椅上,对堂下之人和颜悦色的询问了起来。
“朱卿难得启事,不妨说来听听!”
堂下出列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朱勉,他一副人畜无害的模样,看起来倒像极了有教养有涵养的良人贵公子。
只是一直在下面注意朱勉的武植知道,在朱勉换上这副良人表情之前,他一直都是极为阴毒的对武植这边冷笑不已的。
想来,朱勉应该还有对付武植的后手。
不过见到赵佶对朱勉这副宠信的表情,武植心中生出了些许危机感,看来朱勉和赵佶私下里的交情丝毫不亚于自己,甚至还要高过自己啊!
…………
“臣蒙陛下信任,负责花石纲一项走遍大江南北,发现民间精巧古奇之花石多藏于富商大贾之家,而商贾之家皆富于寻常人家数倍,这种现象在江南山东等地最为普遍。”
朱勉顿了下,皇帝和百官都静静的听着,谁也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承蒙陛下英明,如今民间商业繁荣,靠经商的大富之家多如牛毛,百姓们大多弃田不种,跑去经商了………农业为立国之本,所以臣建议加重对商业的赋税,也好充实国库。”说着,朱勉掏出一本奏折,呈道:“这是臣的奏本。”
朱勉说完,武植最先变了变脸色,现在大宋境内虽然各地都有很多经营着很多产业的富商大贾,但是自从武植的大宋银行建立发展起来后,这大宋朝最大最富有的商人无疑就是武植了。
当然,再加上武植麾下的山东商会群体的话,就足以占据大宋商业半壁江山了。
一旦加重商业赋税,每增加一个点,光武植自己一家每年就要向朝廷多缴纳近千万贯的税收,如果结合整个山东商会,那多缴纳的税,简直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而朝廷既然要加赋税,还是朱勉提出来的,那增加的税率就肯定不止一个点那么少,想到这里武植隐隐担心了起来,万一朱勉心黑提出了奇高的商业税率,那么一瞬间就能把武植辛苦推动起的商业繁荣景象彻底泯灭掉!
看朱勉早就准备好的奏折,说明他早就准备这一手了,武植暗暗咬牙,这一手确实高明,一旦奏折通过,朱勉举手之间就无差别划掉了武植以及势力范围内所有商人一大笔钱财,大大削弱了武植的势力。
…………
这种关乎国家税收的大事没有武植说话的份,他只能静观其变,不理周围官员投来的幸灾乐祸的表情。
——谁都知道武植是富可敌国的大商人。
梁师成走下去接过朱勉的奏章呈给赵佶,赵佶拿到奏章后也没看,而是直接问了起来。
“朱卿以为该加多少商税为宜呢?”
赵佶是个雅人,向来对金钱完全不在乎,甚至毫无概念。
“臣以为………”
朱勉左右看了看百官,微不可察的朝武植那边阴冷的笑了下,继续道:“臣以为如今的商税三十征一实在是太低了,应该提高到盈十征一。”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顿时哗然,税率每升降一点都是关乎国运的大事,就拿农业税来说,自千年之前始皇帝一统六国后,农业税率基本就没怎么变过,但凡盛世必减税,但凡加税必激民变,这点所有士大夫都心如明镜。
商业税收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面虽然不如农业税那么重要,但是宋朝这会商业税收已经超过农业税收,成为大宋国库主要的收入来源,也变的十分重要了。
所以,商业税率变动,百官们还是持非常谨慎的态度的,现在一听朱勉一开口就要提升三倍的税率,这难免让他们惊讶不已。
朝堂上只有龙椅上的赵佶和堂下的武植面色依旧波澜不惊。赵佶是因为对这种事情不在意,而武植则是暗暗冷笑了一下,他当朱勉多心黑呢,原来不过尔尔。
“众卿以为如何?”赵佶懒散的问了一句。
赵佶的昏庸只是在任用奸臣以及个人享乐方面,对于国事,他还是懂得处理的。
“臣以为万万不可!”
慕容彦达身为户部尚书,自然要第一时间站出来说话。
“如今我大宋商业正在蓬勃发展中,尚处幼苗期,应当加以放任保护,加以重税无异于杀鸡取卵,只能毁掉商业之繁荣!”顿了下,慕容彦达继续道:“何况,税率虽然是死的,但却是跟着商业走的,商业越蓬勃发展,税收就会随之水涨船高,国库也会越充盈,不必抬高赋税!”
“国舅
喜欢武大郎新传请大家收藏:(m.jdxs.win),经典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