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4卷]
第230节第七十七章春日游
曲江芙蓉园在长安东南,这里是秦时大名鼎鼎的上林苑旧址,汉时又称乐游园,几度沧海桑田下来,仍旧保存着当年“乐不思归”的景致,前朝的时候引浐水成渠,曲折委婉贯穿全园,入城直到胥吕坊乃止,所以更名为曲江,在园中又有汇聚有葫芦之形的曲江池,碧波浩荡,汀洲点点,种满荷花,池西建有杏园——这鲜春时节走进来一看,卓昭节差点以为回了江南。
“花落江堤簇暖烟,雨余江色远相连。香轮莫碾青毡破;留与游人一醉眠。”卓昭节缥袖迎风,衣袂飘飘,对着澄如翡翠的曲江水、水上新荷点点、身后杏花吹吹扬扬的春日盛景,忍不住吟道,“从前读郑都官此诗,我总以为他写的‘暖烟’二字不谐,在我的印象里,春暖花开到底是江南才能现其神髓的,关中究竟地处北方,即使春日,也该是春寒料峭……原来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是真谛,却是我年少无知了!”
宁摇碧微笑着道:“你这个不算笑话,你想想当初杏脯的事情,亏得这事就咱们两个知道,不然连苏伯都要气得吐血了。”
想到宁摇碧将怀杏书院那缅怀先圣的院名误认为成该书院杏脯做的特别好吃,卓昭节也不禁一窘,扑哧一笑道:“你要说这个,当时我实在没好意思问——你好歹也是到怀杏书院里进过学的,就算只去了一天,总也知道那是个书院吧,即使那杏脯是他们做的,哪有书院会把他们擅长做的杏脯列成院名?难为书院前身是专门卖蜜饯的不成?”
宁摇碧笑着道:“这是因为你不知道天香馆是怎么开起来的,我听我祖母身边的老人提过些,说大概二十来年前,就是那鲁趋之父,琢磨出了如今拿出来的那些花糕花露,想在长安城里开家铺子,当时鲁家也是小富之家,自己不是开不起来,但这一家倒是雄心勃勃,想将生意做大,这样不结交权贵当然不成,那鲁趋之父先是以厨子的身份投身长公主府,给祖母做了几年糕点,趁着一次祖母心情好要赏他,提出想让其子鲁趋在长安开家铺子,求祖母照拂一二……这样才有天香馆。”
卓昭节奇道:“这天香馆不是种花有名吗?”
“这也是有意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了。”宁摇碧随手取出折扇扑了几下收起,道,“鲁家擅长做花点花露,选材自然十分重要,为防外人偷师,他们家自己起了花圃,这样也新鲜,结果花种得好,那鲁趋之父给我祖母做厨子时也不时捎带些鲜花孝敬着祖母和祖母身边的人,所以鲁趋去开那天香馆时,恰好也是牡丹花会,庞绥……就是祖母的家令,给他出主意,让他索性主卖花,拿花点花露做点缀,这样格调一下子上去了,到底比开个点心铺子好听,鲁家被提醒,哪有不同意的?”
卓昭节无语道:“所以你在怀杏书院吃到那杏脯好吃,就以为书院和天香馆一样?好歹书院是斯文之地,谁家拿个蜜饯来起名,不被士子笑死才怪呢!”
宁摇碧一本正经道:“这可也说不定,你看,常人酗酒那是不学好的泼皮无赖儿,名士酗酒那叫fēng_liú恣意;常人胡言乱语那叫失心疯,名士装疯卖傻叫林下之风;常人举止无礼那叫不知礼仪,名士重了也不过是放浪形骸不拘小节,轻了那叫疏狂自在……我当初也没留意怀杏书院的建院之人是谁,若是本朝或前朝名士大家,拿什么起名不敢?”
“好吧,算你有理。”卓昭节哭笑不得的嗔道,“我告诉你吧,建起怀杏书院的那位前人只是一个寻常的举子,因爱越山山腰的杏花林,所以他起初在林中结庐而居,教授附近的童子,渐渐发展成书院,那个时候白家都不知道有没有琢磨出来杏脯呢!”
宁摇碧笑道:“说到白家的杏脯,你从江南带来的够么?若是不够了说一声,我那儿多有做好的,就是你喜欢的那种梅子。”
卓昭节道:“咦,梅子也有?你又不吃,还腌了岂不浪费?”她爱吃的那种酸得要人命的梅子,其实白家本来腌出来是为了给孕中嗜酸的妇人解馋的,因为孕妇口味多半偏重,那梅子寻常不好酸的孕妇都不能入口,也就是卓昭节这样少数喜酸之人受得了——最重要的是用来腌成蜜饯的梅子不是长安出的,必要从江南运,这么算起来,还不如到江南直接去买……
宁摇碧含笑道:“傻子,你爱吃的东西我怎么能不常备着?就是我爱吃的杏脯不做,总也要给你预备好梅子,免得你想吃的时候没有,岂不难过?”
春晖柔和的洒在曲江池畔,宁摇碧姜衫玉带、轻袍皂靴,神色喜悦而专注,卓昭节未饮已醉,禁不住主动伸手握住他的手,如上云端之间,心中不期然升起一种若能将此刻永远留住该多好的奢望。
两人握着手静静站了片刻,虽然再未说一言,但眼前池绿荷新、身后杏花如蔚,处于这样的景致里,彼此相悦相许,又是正好时候的年岁,已是万般满足。
片刻后,卓昭节才小声道:“这儿比东西市人少许多。”
宁摇碧点头道:“这是因为牡丹花会期间,芙蓉园里也只放点寻常品相的牡丹,供庶民买几盆应景,略好些的,都去了东西二市,虽然市中的庶民未必买得起,但多半也爱去看个热闹,所以曲江这边人就少了。”
卓昭节看了看四周,遗憾道:“是吗?我倒觉得,这样的地
喜欢春茂侯门请大家收藏:(m.jdxs.win),经典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